

姓名:胡丽娜
性别:女
行政职务:教研室主任,科主任
专业:妇产科学
技术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多年来致力于妇产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及临床新药研究,对妇产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病症有精湛技艺和独到见地,擅长妇科肿瘤学、生殖内分泌、临床药理学,尤其在陡脉冲对肿瘤的物理治疗及宫颈癌疾病的研究等方面具有重大建树,优化了妇科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主持研发新药“黄体酮凝胶”,并获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作为主要课题组成员参加李嘉诚基金《三峡库区农村产后出血防治对策》项目,通过对重庆三峡库区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孕产妇有关知识的普及、当地政府对妇幼保健的重视等多条路径,有效的降低库区孕产妇死亡率、致残率、围生儿死亡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主持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司《提高地震灾区再生育妇女妊娠率》项目,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通过对灾后再生育工程的开展,目前已经使6000多再生育家庭65%的家庭妊娠和分娩,此工作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四川省委和政府的赞扬。提出重庆市卫生局《基于城乡统筹区域妊娠高风险预警应急响应模式的研究和应用》项目,在原有高危妊娠评分系统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集成优化。目前已研发出在妊娠高风险预警应急响应模式中具有病例录入、风险评估、高危预警及应急响应四个模块功能的数学模型及新的应用软件,有效的降低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产科质量。作为欧盟课题《流产后优质服务》子课题负责人,积极参与对流产女性的关爱,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避免人工流产,减少重复流产、流产后感染和流产引起的不孕,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改善人口素质,为女性生殖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受重庆市卫计委和重庆市医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委托,负责制定了重庆市“单独两孩”生育流程图及“单独二孩”生育科普知识宣传册,因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受到国家卫计委和重庆市卫计委的高度表扬;参与制定了重庆市高危孕产妇转诊方案及流程、重庆市计划生育质量评价体系、重庆市产科质量评价体系。担任全国妇幼卫生技能竞赛重庆市分赛区组委会成员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在整个竞赛的组织、比赛以及集训中发挥主要作用,重庆市代表队最终取得团体总成绩第一,个人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两人,以及优秀组织奖的全国最佳名次,因此重庆市卫计委授予“个人特殊贡献奖”,并得到国家卫计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个人通报表扬。